• 健康指导
膳食建议

膳食建议

1.  一般人群膳食建议

平衡膳食能够满足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营养需要而且可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1)   食物多样和能量平衡: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同时注意每餐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通过饮食和运动保持能量平衡。

  2)   限制钠盐摄入:减少膳食钠盐的摄入不仅可预防高血压,也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的重要手段。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的70%~80%来源于家庭烹制食物,约20%来自市场上销售的含盐加工食品。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烹饪时少放盐,控制烹调时和餐桌上的用盐量,逐渐降到世界卫生组织(钠盐5g/天)或中国营养学会(钠盐6g/天)的推荐量。另外,我国成年人膳食钾摄入不足、钠钾比偏高。可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以增加钾的摄入量,尤其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菌类、山药、马铃薯等。建议还可以选择“低钠盐”,以达到限盐补钾的双重作用。

  3)   蔬菜水果: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应保证每天摄入300~500 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每天摄入200~350 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4)   鱼:鱼类对心血管病的保护作用主要归因于n-3脂肪酸的含量。鱼肉还富含优质蛋白质,且饱和脂肪含量较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周吃鱼280~525g。

  5)   豆类和豆制品:豆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钾、钙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经常食用豆制品,成人每天摄入大豆25g(相当于豆腐150g,或豆腐干45~50 g)。

  6)   脂肪和脂肪酸:① 饱和脂肪酸:血液中的脂肪酸主要来源于膳食脂肪的消化吸收,主要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多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呈正相关。猪牛羊肉(红肉)相对于禽类和鱼肉(白肉)的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饱和脂肪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红肉每天摄入应少于75g。② 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等,多存在于茶油、橄榄油、菜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分为n-6系列和n-3系列。n-6多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豆油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不能合成,可由鱼肉和鱼油直接供给。推荐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菜籽油、鱼等,尤其是具有心血管病高风险的个体需注意合理增加摄入量。

  7)   膳食胆固醇:膳食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肥肉、鸡蛋、内脏等动物性食物。为预防心血管病,对一般人群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不宜过多,对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建议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小于300 mg。

  8)   膳食营养建议:对于无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成年人,可以采用如下膳食营养建议,保持平衡的膳食营养结构。

                           image.png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

 

2.  降低血压的膳食建议

  1)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增加钾摄入:

   ①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主要措施包括:

    a)  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

    b)  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c)  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②  增加膳食中钾摄入量可降低血压。主要措施为:

    a)  增加富钾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量;

    b)  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不建议服用钾补充剂(包括药物) 来降低血压。肾功能不全者补钾前应咨询医生。

  2)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

建议高血压患者和有进展为高血压风险的正常血压者,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DASH (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饮食富含新鲜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乳制品、禽肉、鱼、大豆和坚果,少糖、含糖饮料和红肉,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水平低,富含钾镁钙等微量元素、优质蛋白质和纤维素。依从DASH 饮食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

  3)  限制饮酒

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每周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140g,女性不超过80g。白酒、葡萄酒、啤酒摄入量分别少于50ml、100ml和300ml。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3.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

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手段,包括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营养诊断、制定相应营养干预计划,并在一定时期内实施及监测。通过调整饮食总能量、饮食结构及餐次分配比例,有利于血糖控制。其具体目标为:

  1)   维持健康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重的目标是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消瘦者应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2)   供给营养均衡的膳食,满足患者对微量营养素的需求。

  3)   达到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降低HbA1c水平。

  4)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控制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由熟悉糖尿病治疗的营养(医)师或综合管理团队(包括糖尿病教育者)指导下完成,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1)   能量:

   ①  糖尿病患者应当接受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目标是既要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要满足不同情况下营养需求。

   ②  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减轻体重,不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极低能量(<800 kcal/d)的营养治疗。

  2)   脂肪:

   ①  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

   ②  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超过饮食总能量的7%,尽量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单不饱和脂肪酸是较好的膳食脂肪酸来源,在总脂肪摄入中的供能比宜达到10%~20%,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宜超过总能量摄入的10%,适当增加富含n-3脂肪酸的摄入比例。

   ③  应控制膳食中胆固醇的过多摄入。

  3)   碳水化合物:

   ①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对碳水化合物的数量、质量的控制是血糖控制的关键环节。

   ②  低升糖指数食物有利于血糖控制,但应同时考虑血糖负荷。

   ③  糖尿病患者适量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安全的,过多蔗糖分解后生成的果糖或添加过量果糖易致TG合成增多,不利于脂肪代谢。

   ④  定时定量进餐,尽量保持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

   ⑤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不喝含糖饮料。

  4)   蛋白质:

   ①  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可占供能比的15%~20%,保证优质蛋白质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②  推荐蛋白摄入量约0.8 g·kg-1·d-1,过高的蛋白摄入(如>1.3 g·kg-1·d-1)与蛋白尿升高、肾功能下降、心血管及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低于0.8 g·kg-1·d-1的蛋白摄入并不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已开始透析患者蛋白摄入量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来源应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必要时可补充复方α-酮酸制剂。

   ③  推荐摄入范围内,单纯增加蛋白质不易引起血糖升高,但可能增加胰岛素分泌反应。

  5)   饮酒:

   ①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总能量。

   ②  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15g酒精相当于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45 ml蒸馏酒)。每周不超过2次。

   ③  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6)   膳食纤维:豆类、富含纤维的谷物类(每份食物≥5g纤维)、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物均为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提高膳食纤维摄入对健康有益。建议糖尿病患者达到膳食纤维每日推荐摄入量,即10~14g/1000 kcal。

  7)   钠:

   ①  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mg,合并高血压患者更应严格限制摄入量。

   ②  同时应限制摄入含钠高的调味品或食物,例如味精、酱油、调味酱、腌制品、盐浸等加工食品等。

  8)   微量营养素:糖尿病患者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铬、锌、硒、镁、铁、锰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可根据营养评估结果适量补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者应预防维生素B12缺乏。不建议长期大量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制剂,其长期安全性仍待验证。

  9)   膳食模式:不同的膳食干预模式要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的代谢目标和个人喜好(例如:风俗、文化、宗教、健康理念、经济状况等),设计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合理膳食模式指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模式。建议控制畜肉摄入量。同时监测血脂、肾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变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4.  控制血脂异常的膳食建议

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和总能量需要的基础上,当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总量超过规定上限时,应该用不饱和脂肪酸来替代。

  1)  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小于300 mg,尤其是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高胆固醇血症者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7%,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1%;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应尽可能减少每日摄入脂肪总量,每日烹调油应少于30克。脂肪摄入应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鱼油、植物油);

  2)  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选择使用富含膳食纤维和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荞麦、藕粉等)替代饱和脂肪酸,每日饮食应包括25~40克膳食纤维(其中7~13克为水溶性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摄入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其中添加糖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对于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者要求比例更低)。食物添加剂如植物固醇/烷醇(每日2~3克),水溶性/粘性膳食纤维(每日10~25克)有利于血脂控制,但应长期监测其安全性。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