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指导
心脑血管病总体风险综合评估之三:中国人自己的心脑血管病风险预测模型如何应用

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及疾病负担已成为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首要原因。10年前刘静、武阳丰等根据Framingham公式开发了中国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预测模型。但10年间,人均收入、社会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西化以及预期生存寿命的延长均导致中国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冠心病、卒中等疾病负担逐渐加重,也成为我国基层医疗面对的主要挑战。

因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团队,开发出针对国人的新的风险预测工具——China-PAR模型,以评估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为了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10ASCVD发病风险,并结合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顾东风教授团队提出如何应用China-PAR风险预测模型区分ASCVD发病风险的低危、中危、高危人群,以方便基层医务工作者和普通大众使用China-PAR预测模型,进行自身ASCVD的风险预测和早期防治。

本次分析,主要应用China-PAR研究中平均随访超过10年的近3.5万人群队列,发现我国北方地区的男性、年龄段在55岁以上的男性或女性,10年内ASCVD发病风险均超过5%,属于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进而,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1年)公布的传统危险分层方法,结合现有队列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血管发病风险不同的五组,依次是“很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组。

分析表明,在“中危”组ASCVD10年累计发病率为4.61%95%CI4.11%5.10%),近似5%;而“高危”组发病率为8.74%95%CI7.82%9.66%),接近10%

而且,如果以<5%5%-10%、≥10%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三组人群,应用China-PAR风险预测模型对我们的研究对象进行10年内ASCVD发病风险的预测,预测概率与所观察到的累积发病率有很好的一致性(如下图)。

图例 10ASCV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在China-PAR队列中的验证。横坐标是将3.5China-PAR队列人群分男性、女性,按照China-PAR模型预测的10ASCVD发病风险分为三组(包括:预测风险<5%5%-10%≥10%);纵坐标是观察到的ASCVD累积发病率(白色)和模型预测概率(黑色)。


从图中可见,观察到的累积发病率和China-PAR模型预测风险接近,说明按照5%10%的切点划分,China-PAR模型对10ASCVD发病风险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为了方便ASCVD发病风险的评估和实际应用,兼顾国内外高血压指南、血脂指南等已有的心血管病风险分层办法,作者提出应用China-PAR风险预测模型:

对于10ASCVD发病风险<5%,可视为低危人群,需要采取恰当的生活方式以保持健康状态;

如果10ASCVD发病风险大于等于5%而小于10%,则需要纠正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体重等),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

而对于10ASCVD发病风险≥10%的高危人群,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根据自身危险因素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调脂、降糖等药物治疗,以降低未来心血管病风险。

此外,作者在7952名高血压人群中的分析,表明5%10%的切点划分也适用于区分低危、中危和高危的高血压人群。

作者指出,应用China-PAR预测模型确定ASCVD发病的低危、中危、高危人群,对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分层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可以通过简便快速的方法,进行自身ASCVD发病风险的评估,未来结合手机应用软件等移动客户端工具的开发,将更有利于老百姓和基层医务工作者使用China-PAR风险预测模型,开展ASCVD的防治工作。


——Yang X, Chen J, Li J, et al. Risk stratific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adults. Chronic Disease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6, 2(2): 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