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了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包括4项健康行为指标(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膳食)和3项生理生化指标(血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中国科学院顾东风院士领导的团队,结合中国人群膳食特点,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正了健康膳食标准,提出了更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如下图:
该团队利用在我国南北方15省市、城乡居民中开展的3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这7项心血管健康指标对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体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越多,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越低。同时保持7项心血管健康指标可预防62.1%的心脑血管病发病;保持4项健康行为可以预防17.4%的心脑血管病发病。7项指标中,仅仅保持理想血压带来的心血管健康获益最大,可以预防44.1%的心脑血管病发病,为了促进广大民众心脑血管健康,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康行为指标
1.吸烟
吸烟可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内分泌紊乱等,同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进而阻塞血管,诱发全身循环问题。应在全人群中倡导不吸烟,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同时帮助吸烟者戒烟,主动避免二手烟暴露。
2.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体重指数过高会显著增加各种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因此,日常生活中应选择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国际上推荐体重指数应低于25 kg/m2,中国成人的体重指数参考标准为:
正常体重:18.5-23.9 kg/m2;
超重:24-27.9 kg/m2;
肥胖:28 kg/m2以上。
3.体力活动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参加锻炼,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病风险。推荐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不少于75分钟的强体力活动。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包括慢跑、快走、跳舞、健身操、游泳等;强体力活动包括登山、快跑、骑快车、打篮球等。为了达到较佳的运动效果,可以监测是否达到合适心率,常用的公式是(最大心率-运动前的心率)/2+运动前心率,其中的最大心率一般用220-年龄所得。对普通锻炼者来说,最高心率的60%-85%是合适有效的运动心率范围(对于健康人群,可将心率控制在120-150次/分)。
4.膳食
1)鱼类≥200克/周(4两/周)
水产品含有丰富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且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病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动物性食品的首选。长期吃鱼,特别是深海鱼类如鲑鱼、金枪鱼等,不仅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还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推荐每人每周至少吃鱼4两,大约相当于半条鱼。
2)蔬菜水果≥500克/天(1斤/天)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倡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应保证每天摄入4两-1斤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包括深绿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等,还应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甘蓝、卷心菜等);保证每天摄入4-7两新鲜水果,不能用果汁替代。
3)豆制品(南豆腐)≥125克/天(2.5两/天)
豆类中富含大豆异黄酮,对心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黑豆、四季豆等豆类也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经常吃豆制品,每天吃豆制品应相当于大豆25g以上,相当于大家平时常吃的南豆腐125g(2.5两)。豆制品种类较多,包括豆浆、豆腐、豆腐干、豆腐脑、豆腐丝等,按照所提供蛋白质计算,25g大豆折算成不同种类豆制品的相应重量如下:
如果每天早晨喝一杯豆浆,午餐有豆腐丝入菜,或者晚餐炖豆腐或炒豆干,就可以轻松达到推荐的摄入量。
4)红肉<75克/天(1.5两/天)
饱和脂肪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相对于鸡、鱼等白肉,红肉(猪牛羊肉)中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饱和脂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红肉每天摄入40-75g即可(50g=1两),健康人每周最好不超过1斤红肉,能控制在6两以内更佳。老年人、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应尽量少吃红肉,每周控制2-3次,每次不超过1两。心脑血管病人群最好少吃五花肉、臀尖等,这部分脂肪含量较高。
5)茶≥50克/月(1两/月)
饮茶是中国的良好传统。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例如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等。研究表明,长期饮茶对于降低胆固醇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病。
二、生理生化指标
1.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会显著提高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理想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舒张压)120/80mmHg以下。降低食盐摄入(WHO推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清淡饮食、保持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都有助于保持血压在理想水平。
2.控制血清总胆醇水平
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明确。应尽量减少膳食胆固醇摄入,少吃动物内脏、鱼头、虾头、鱼皮等,限制红肉,特别是对于具有慢性病或者血脂偏高的成年人。保持规律运动和正常体重有助于控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3.控制血糖水平
理想空腹血糖水平应控制在100 mg/dl(5.6 mmol/L)以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推荐,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鼓励超重或肥胖患者减重,增加日常活动量,这些都有利于控制血糖;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并定期随访,给予社会心理支持,以确保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长期坚持;定期检查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
——